常欢 发表于 2013-11-27 13:15:16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认同是九江的立市之本——重读九论麦芒帖文

自九江市委市政府决策开发八里湖以来,九江论坛曾经涌现了一批高质量的帖文,本人认为网友【麦芒】的帖文较有代表性。好比我们现在回过头看钟书记刚主政九江时的情形,差不多三年以后我们再来看之前的文章,不知会作何感想。于是重读了网友【麦芒】的两篇文章,并加以梳理总结。因为篇幅关系本帖仅摘录部分帖文,为避免断章取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原文地址查看原帖。
重读之后总的感想是增强九江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九江良好的文化环境,让每一个九江人对九江本土的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认同是九江的立市之本,早在三年之前,网友【麦芒】以其犀利的文笔,深刻的反思,从九江人的劣根性出发,以文化的高度和草根的视角剖析了九江发展滞后的深层次内因。这些文字是当下我们了解九江、分析九江、反思九江、爱护九江、发展九江不可多得的深度原创精品。
【帖文之一】“九江信心”的树立决定着“奋起赶超”之成败   
作者:麦芒
【关键词】 信心 文化
原文地址:http://bbs.jjxw.cn/read-htm-tid-79367-ds-1.html#tpc
【帖文背景】五种观念文化有待在九江“孵化”
九江新闻网 时间:2009-05-23 08:18:39 来源:九江新闻网
5月2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静走进“寻庐讲坛”,开讲一场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题目是《不辱使命,传承创新,为九江奋起赶超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讲座中,冯静提出,九江应大力培育倡导五种先进的观念文化。冯静围绕三个方面展开阐述: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根本因素;正确分析区域文化对九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扬优弃劣,大力培育先进的观念文化,为九江奋起赶超贡献力量。冯静指出,九江区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有益成分十分明显,表现为一是开放度高,二是包容性强,三是可塑性大,我们必须立足时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培育和发展有九江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理念,倡导培育开明开放的文化、创新创业的文化、重商守信的文化、精于执行的文化和团结协作的文化。整场讲座受到300多名市直宣教系统干部和“寻庐讲坛”忠实听友的好评,令大家进一步明白文化的内涵、影响、作用,以及九江文化的发掘、传承、创新之道。
【帖文摘录】;
    前些日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冯静在5月22日走进“寻庐讲坛”开讲了一场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题目是《不辱使命,传承创新,为九江奋起赶超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冯静在讲座中提出:九江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培育和发展有九江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理念,着力倡导五种先进的观念文化。即倡导培育开明开放的文化、创新创业的文化、重商守信的文化、精于执行的文化和团结协作的文化。
    麦芒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是不是又可以理解为九江在这五种文化观念上的严重缺失呢?
    这些年,九江在与沿江城市的角逐及与省内城市的比拼中,均处在下风、落后于人,有了在经济格局中逐渐被边缘化的危机感,特别是“一个处在一流地理位置中的三流城市”的评价,让九江人感到难以接受而伤感,甚至还正在侵蚀、消磨着九江人的信心。  
    麦芒以为:如果“信心受损”,就好比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出了严重的毛病,乃至影响到机能失效,这是一个容易忽略却又不能不正视的问题。
    深入地分析制约九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由于九江在解读政策上总是慢了一拍,也就造成了政策跟进应用上的滞后而错失机遇,步步落后。其根源还是受到了观念、意识的制约,总是喜欢强调客观不利条件,而导致了主观发展能动性不强,没有真正形成开明开放、重商守信的文化氛围和革弊创新、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比如:在城市定位上的不明确(摇摆)和政府机制改革上的滞后、市场经济体制发育程度低、及官本位现象严重与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等问题,就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出了信心的缺失,由此,而窒息了发展的活力与动力。  
    年年都在强调要“优化发展环境”,年年都在整顿“机关效能建设”,却又总是抓不住要领。说穿了,工作作风其实只是表像,而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
    只有从根本上革弊创新,打破僵化的工作方式,才能实现立制治本,彻底转变机关的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才能重塑起“九江信心”,实现“奋起赶超”之目标!
    何为信心?信心是一种向上的状态,洋溢着活力、创造力,是一种奋进的意志、坚毅的精神,是引导着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民族不断向上、自我突破的力量之源。温家宝总理就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强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信心是不轻言放弃的意念,是对控制不利局势所具有的强烈渴望,是对改变现状所具有的执着激情,不会在困难面前方寸大乱,不会怨天尤人的迷失自我,会以最坚决的态度去改变现状,是勇往直前的动力!  
   
【帖文之二】“九剥皮”要破茧化蝶 该从哪里抽丝剥茧?
作者:麦芒
【关键词】九剥皮 九江人 人文精神
原文地址:http://bbs.jjxw.cn/read-htm-tid-70119-ds-1.html#tpc
【帖文摘录】
    有不少外埠人习惯称九江人为“九剥皮”,始于何时?又有怎样的诠释?
     一解:九剥皮的九字是表示地域性的称呼,至于剥皮.是代表外地朋友在九江经商、旅行或购物期间受到九江本地某些不良经营商贩、恶意收费及奸诈所致的称呼,其意为滑头刁钻、雁过拔毛、人过剥皮;
    二解:是胸怀小、小家子气,因为喜欢打小算盘、耍小聪明地时刻算计别人却又不愿意付出而被讥称为“九剥皮”;
    三解:九剥皮其实是九泼皮之误,就如“杨志卖刀”时遇到的“牛二”,光着膀子,呲牙咧嘴叉腰,口气大于空气,游手好闲,一付胡搅蛮缠的市井德行,真的遇到狠角色又心里发慌,却还死撑着面子而哇啦哇拉的纠缠不休的耍嘴皮子。
    四解:是由南昌人最早叫出来的,源于七十年代匈牙利国家足球队和中国足球队在南昌比赛,九江球迷在南昌与南昌球迷大打出手,结果,不要命的九江球迷以寡敌众,从体育馆打到火车站而一举成名,被指为:好强斗狠的狂角儿。
     非麦芒喜欢戳九江人的痛处,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命题,是因为要谈九江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奋起赶超”,就必须从九江人的特殊性格与人文精神上去反思、解剖九江近年来发展严重滞后的原因。
    为什么曾经的“三大茶市”、“四大米市”却没有延续辉煌而做强壮大?始终难以孕育出显赫的名商巨贾?更没有形成自成一格的商业派系和商业文化?
    为什么拥有着大江、大湖和名山,且较早就被辟为通商口岸的九江,难以造就“由商而工”、“工商联动”的近代盛世?
     为什么在江西地级市中条件最好、曾得到政策惠泽的九江,财政总收入在省内的排位居然呈现出“抛物线”般的滑落?并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发展机会?
     ……在我们的心里,已经有着太多的为什么了?唏嘘叹息之余不禁要问:因何落后?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九江人就如蚕,于无意识中,思想观念竟然已结上了“茧”,常陷于一种生存的迷茫、窒息状态或处于唐吉.诃德式的生活中,一直生活在对未来美好的期望里,乃致常会忘记了什么是现实,眼高手低的清高;或处于灰冷的境地,只顾眼前小利而不作长远打算、散漫地懒得去作为;或许,真的是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衍生了九江人缺乏主动出去打拼的志向,缺少进取精神和向外扩展的魄力。而极强的地方自豪感和认同感,又在意识层面上存在着“自恋”,这也就造就了九江人闲适的心态与自命不凡的性格,“遇事不惊、见怪不讶”,一副见惯了大世面的派头,却又常于麻木不仁中患得患失,不讲信用而又缺乏合作精神。
    无论承认与否,九江已“败落”是不争的事实,曾经铸就的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及优势,已难再支撑九江明天的梦想!
    是九江人不聪明吗?否!恰恰是“聪明过头”了!
    对照差距找原因,可以说我们一不缺资源,二不缺机遇,三不缺好的发展思路,最根本的原因又会是什么?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落后的观念、习俗和文化,以及那种背离文明和进步还被不断加以自炫的行为方式,一直在左右着九江人。一个地方的建设、发展的怎么样?与每个公民的生存利益息息相关。作为构成社会的一员,作为九江人的你、我、他,在九江低靡不振、发展比较慢的时候;我们在拷问政府职能甚至对政府职能部门“棒喝”的时候;是否又想到了自己的责任和道义?难道我们在“骂骂咧咧”的时候就不应该对自己的个人行为进行反思吗?难道九江的落后就都是主官频繁地调换、缺乏政策的延续性、干部在落实行为上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图安逸,并不是什么过错,然,若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则会失去了大众参与的激情,就难以群策群力!普遍存在着的认识误区,就必定会存在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行为。精明算计缺诚信,固然是阻碍九江经济发展的弊病,而最为严重的则是九江人自身缺乏一种精神、缺乏激情与拼劲!
     毫无疑问,九江的落后,既有主政者抱残守缺的领导责任,也有多数九江人行为方式上的缺陷,正因为人文精神上的“缺钙”,才导致了一种集体的无意识行为!导致了九江发展中的“缺位”。
     要一扫九江的颓势,如果不去摒除附在九江人躯体上的顽疾,又如何在困境乱局之中去攻坚破难?3 fj 图强,就必须倡导好的社会风气与法治精神!发展,必先创新,而创新首先是思想观念的革新,然后才有政策和制度的变化,正所谓精神、理念之引领!
    落后的东西一旦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要想抛弃它就比较困难了。
    麦芒认为:当今的九江,要冲破束缚,就必须得象蚕般“抽丝剥茧”,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一根又一根地抽丝,一层又一层地剥茧,尽管会是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由蛹变蛾,羽化成蝶,完成本质上的飞跃而获得新的生命力!
    强市必先强人,良好的社会风气,是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和人才环境的重要部分,市民素质是城市精神的基础,亦是创造的主体。
“九江的崛起”,关键在人,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抓紧培育人文精神。
【重读感言】
上世纪八十年代九江撤地设市以来,对于自身有什么优势?如何发展?突破口在哪?思路总是不十分的清楚,甚至是制定好了的发展方略在执行中还不够坚决,拖泥带水,乃至半途而废。
三年前,新一届九江市委市政府宣布“挺进八里湖、建设新九江”并“奋起赶超、争得九江应有地位”。三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默默的旁观着这一切的变化,重读麦芒的帖文后,突然觉得三年过的很快,同时九江的变化也让我们重拾了奋起赶超的信心。
不管时局和政策怎么变化、环境和空间怎么变化,九江还是那个九江。因为它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还在,确切的说,九江人奋起赶超的那股劲头还在。
就像柏杨说中国人的劣根性一样,九江人也有着明显劣根性,这一点我毫不避讳,因为这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的必然要求和过程。
我非常认同麦芒在帖文当中的这些观点,从九江的发展来说文化的软实力毫无疑问是九江的精神动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任何奋斗目标没有信心都是苍白的。
文化的软实力怎么增强?九江人的人文精神怎么培养?从麦芒的文章当中我得出了部分的答案,但不是全部,还有待各位去探索。
从城市竞争的背景看,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飞速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各种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中,所以城市的竞争是生产要素的竞争、是资源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邓爷爷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胡总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
文化多元和经济一体这样的概念,我们中学时都了解过。我曾经在论坛公开发帖羡慕过 赣州的历史博物馆,现在九江也有了真正的博物馆,但当时的九江,真的没有一个像样的博物馆。为什么羡慕?因为至少赣州的孩子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很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能看到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才知道,自己所爱的是什么;才可能知道怎样去爱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一座城市的繁荣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种文化的诞生和传承必然有它,延续土壤和条件。发展带来的也许不仅是环境改变,更是一种对中国都市生活模式和中国主流文化的复制。中国更多的城市都乐于接受这种都市化的主流文化,但每座城市真正骨子里的东西与主流文化之间还可能存在着非常具体个性的地域文化。这种文化九江也有,比起中国城市外在的城市面貌上的千篇一律,这些文化在当下对九江人来说显得尤为珍贵。从民间到官方有识之士都很看重九江的城市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融汇九川,敢为人先,勇创实干,追求卓越”需要成为新时代的每一个九江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的文化认同。
其实上面说的也就是所谓的九江城市精神,在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强大的经济与强大的文化相匹配双剑合璧所产生的能量不言而喻。
今年以来北京的街头巷尾都树起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宣传牌,称之为“北京精神”。全国各地多个城市都推出了类似的“城市精神”。这是一个良好的尝试,也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创举。一个人得有点精神,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灵魂,那么,一个国家呢?一个国家的精神与灵魂,就是国民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理念。  
实事求是地说,同世界上绝大多数确立了核心价值理念的国家相比,中国无论在经济水平、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差距,就不能思想解放,也容易让我们在制定核心价值观的时候束手束脚、瞻前顾后。我们应该像温总理所教导的,要积极吸取人类的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财富。我们同样应该参考美国的经验与教训。符合国情与人类普世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激励一个国家的理想。这类价值观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对这些价值理念的解读,既要根据实际情况与具体国情,又要与时俱进,与世界接轨。
就拿“北京精神”来说,我没有看到北京政府具体的解读文本。我想,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对这些精神与价值理念的最终解读权,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终做出评判的是历史与人民大众。
例如,“爱国”,从战争年代爱国者们“不追根究底,只慷慨赴死”,从美国911后那种众志成城的全民爱国,到站出来阻止当权者损害这个国家与人民,到一些勇敢的美国公民站出来质疑美国政府以反恐之名侵犯公民隐私、虐囚,一个成熟的民族总有一天会认识到,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者,不只是那些反抗外国侵略者、为国捐躯的烈士,更多的是那些对抗权贵保护国民的英雄儿女们。中国的历史很有意思,从屈原、岳飞等著名的爱国人士开始,真正的爱国者常常是在监狱中,甚至被统治者折磨致死。
“创新”。落后就要挨打,当我们从西方引进了飞机大炮,从“山寨”开始力求自主创新,有了一些自己的品牌,有了自主研发的火箭、卫星与航天飞机后,可同时,我们也要敢于在理论、思想与观念上创新,解放思想。
“包容”。一个成熟的民族,每一位成熟的公民,都应该学会包容,知道如何去宽容(广东的城市精神)。同样的道理,一个成熟的政府,则应该包容多元,宽容异己与不同的声音。
“厚德”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旺,执政者要做到以德治国,更要做到以德管住自己的家属不贪污腐败,不违法乱纪。同时,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在一个现代文明社会里,对执政者德性的最基本要求是法治。正如人民日报所说,中共不允许有“特殊的党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级别多高,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制裁。
下面是网络上能收集到的部分中国城市的城市精神,我们不妨了解。
—————————————————————————————————————
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
无锡:尚德务实、和谐奋进 (最近提出“四个无锡”)
南京: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
重庆:重山重水重情重义
常州:勤学习、重诚信、敢拼搏、勇创业
杭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
宁波:诚信、务实、开放、创新
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青岛:诚信、博大、和谐、卓越
济南:诚信、创新、和谐
广东: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
汕头:海纳百川,负重图强
深圳: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
石狮:团结、自强、务实、奉献
泉州:求是、团结、务实、创新
长沙: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大连:创造、创业、创世
抚顺:不懈奋斗,无私奉献
吉林市:同舟共济,激流勇进
三亚:极力争取
唐山:感恩、博爱、开放、超越
郑州: 博大 开放 创新 和谐
苏州: 崇文、融和、创新、致远
南昌:大气、开放、诚信、图强
荆州:筚路蓝缕、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
抚顺:不懈奋斗 无私奉献
太原:兼容 和谐 诚信 卓越
呼和浩特:(前两名)(1)骏马精神草原气质(2)呼和风细雨养浩然之气建特色青城
广州:务实 求真 宽容 开放 创新
昆明:春融万物 和谐发展 敢为人先 追求卓越
长春:拟“兴于闯长于信 敏于思 立于善”
徐州:承两汉雄风,集南北大成;展英雄气概,铸徐州辉煌(一等奖)。
常州:勤学习 重诚信 敢拼博 勇创业
温州:自强不息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求发展(1993年);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1998年);敢为人先民本和谐(2005年)。
九江:融汇九川 敢为人先 勇创实干 追求卓越
新乡:厚善 崇文 敬业 图强
太仓:书承七录船系五洲 毓秀钟灵人争上游
海门:海纳百川 强毅力行
慈溪:慈惠三北 溪通四海
昆山:开放融合 创新卓越
张家港:团结拼搏 负重奋进 自加压力 敢于争先
安阳:文明和谐 创新超越
抚顺:不懈奋斗 无私奉献
鹤岗:创业发展 包容和谐 竞争图强 捷径敢超
襄樊: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金阊:精致卓越 和合昌明
井冈山:坚定信念 艰苦奋斗 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延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大庆: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北京: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几个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精神: 
纽约:高度的融合力 卓越的创造力 强大的竞争力 非凡的应变力 
伦敦:历史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坚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巴黎:时尚之都 浪漫之都 服饰之都 欧洲文化之都 欧洲经济之都  
东京:原为干练 优雅 博爱 排他,改为干练 优雅 博爱 合作,又为发扬博爱的都市合作精神,把东京建成能为世界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型城市。
新加坡:独立民主 敬业乐群 仁爱礼让 廉洁奉公 勤俭刻苦 坚毅不屈 乐观进取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8获胜感言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晚上我们再次证明,我们国家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我们武器的威力或者财富的规模,而是来自我们理想的持久力量:民主、自由、机会和不屈的希望。
    如果你不那么激动,如果你对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有所认识,你完全可以说奥巴马是在忽悠。美国《独立宣言》与《宪法》 确实一早就为新诞生的美利坚确立了包括自由、民主(选举)、平等、正义、宽容等在内的核心价值理念,可是,建国之后的美国是世界为数不多的实行奴隶制的国家,当时美国的“民主”也只允许不到人口三分之一的有财产的白人男性公民投票,哪里谈得上自由与民主?
    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重新审视一下美国的历史,你会看到,正因为美国的国父们在立国之初把这些充满理想的美好词句都塞进自己的价值理念里,才使得230多年一路走来的美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无论走了多少弯路甚至邪路,总在遥远的未来有一个指路明灯吸引着他们。连政客们也都不得不高举这些价值理念,教育与引导国民;而国民更是随时根据这些价值理念,挑选、监督、塑造着美国的政治人物们。所谓美国梦,也都是建立在这些价值理念之上。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想要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国家,必须拥有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历史潮流的价值理念。这样的价值理念往往比武器和财富更具活力,能够帮助一个国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牵引这个民族走向光明的未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改革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下一步如何走?下一站在哪里?有说要继续经济体制改革,有说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很多有识之士还提出了各种更加具体的建议,这些都是有益的,值得肯定。但我始终认为,中国当今无法回避的当务之急,就是发展文化,重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重建核心价值观,说比做容易。虽然所有国家拥抱的核心价值观都是短短的几行字,可如何提出这几行字,却考验着我们。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绝对不是某个利益集团能够确立起来的,更不能根据某一个领导人或者领导集体随心所欲地拍脑袋想出来。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执政者、精英与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与接受,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持久,才能转化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坚持违反人类的价值理念与意识形态,不管你一时多么强大,都不可能长久,迟早还会贻害人类,最终会被扫进历史垃圾堆。二战时的法西斯德国不可谓不强大,冷战时期的苏联东欧更是占据了半个地球,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他们其实是败在自己拥抱的价值理念上,那些理念让他们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
    虽然北京执政高层对此早有所认识,并于去年的中央会议上发出大力发展文化、建立与逐渐完善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呼吁与指示,但迄今为止,仍然无法推出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简单明了的核心价值观。我认为究其原因,就是思想不够解放。我们被自己设立的一些僵化的条条框框束缚了,不敢直面在世界各地已经开花结果的普世价值。
    例如,“自由”作为价值观与人类的理想,几乎出现在所有文明国家拥抱的核心价值观里。可在我们这里,“自由”一词却被长期扭曲,被“妖魔化”,有些人更把这个普世价值说成是西方特有的,是被美国垄断的。
    “自由”确实是美国核心价值观中排在第一位的。美国人是为了逃避欧洲的宗教迫害才来到美洲大陆,他们追求自由,珍惜自由,但如果说“自由”是他们特有的,并被他们“垄断”,那就很搞笑了。
    自由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某个民族与国家驱逐外国侵略者、争取独立,获得解放;另一个就是个体的种种自由。 根据以上两层普遍接受的对“自由”的定义,“自由”作为价值观与理想其实贯穿了中国近现代追求国家独立与个人人权的历史。过去近两百年中,中国人民摆脱专制独裁,赶走一波又一波的外国侵略者,尤其是可歌可泣的八年抗日,追求的正是民族自由与国家独立。1949年后走了弯路,改革开放后,中国这些年的改革开放,也是以“自由”为主轴,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让人民更自由的从事经济与社会活动。即便在政治领域,中国人的自由度也有所增加。
    那些认为“自由”是美国特有价值观的人,既不了解中国历史,也不清楚美国历史。更无法认识到一个国家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各种理念与价值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拿“自由”、“公正”、“民主”等被世人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来说,都有一个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美国人今天实行的民主正是对自己过去只允许少数有钱的白人投票的那种民主的否定与改进,美国人今天还在为自由而战。
除了少数坚决抵制现代文明,绝不接受普世价值的人之外,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反对普世价值,他们只是认为中国还没有发展这个程度,人民素质还不配享受普世价值,担心中国人一旦接受了这些价值观,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于是,在提不出自己的价值观,又绝对不接受人类普世价值理念的情况下,让中国陷入文化与价值理念的真空,以致朝野内外都看不清前途,道德底线滑落,甚至,连我们的“中国梦”都是要到国外留学、移民。
(本段摘录自著名学者杨恒均近期发表的博文)
—————————————————————————————————————
    (未完待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认同是九江的立市之本——重读九论麦芒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