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标题: “农民工”,这个词真的可以没有? [打印本页]

作者: 虎门海少    时间: 2012-11-20 17:14:17     标题: “农民工”,这个词真的可以没有?

    文章简介:在广东与河南的省委领导提出适时确实,农民工仅仅是一个中性的称虽然任何工作、任何职业都是社会只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虽我们或无法考证“农民工”这一词一个词汇的形成、流行与消亡是有



取消“农民工”,能取消农民和工人吗?



    在广东与河南的省委领导提出适时取消“农民工”的称谓后,又有李方平等八位律师、学者向国务院寄出《公民建议书》,认为“农民工”称谓存在歧视成分,提请国务院在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政府行文中变更“农民工”称谓,并借此推动城乡户籍平权。然而,更多来自民间的声音则是,称谓并不重要,关键是尊重和改善待遇。

               

确实,农民工仅仅是一个中性的称谓,仅仅表明这些工人来自农村;他们原来是农民,进城当了工厂、建筑工地或是其他领域的工人。长期以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工人,都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如同教师、医生一样。从事農业生产就是农民,从事工业生产就是工人。而大量农民進城打工,则是伴随著改革開放、市场经济及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特定历史现象,农民工也成为伴随這一历史现象出現的一个特殊群体。只要城市化进程还在延续,这一现象和这一群体都将持续存在和发展。



虽然任何工作、任何职业都是社会需要,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我们的社会、或者说社会上的一些人,確实存在着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陋习。在1949年以前,老爷、少爷、太太、小姐和佣人之间,便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之后,又把过去有一些土地和資产的人们踩在了脚底下,把有点儿知识的人都列为“臭老九”,连入党、参军都要看看前三代是干嘛的。直到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我们终于整明白了,任何社会的任何工作岗位,工人、农民、教师、医生、公务员,普通工作人员和管理者,都是要有人去做去干的;而人與人斗也未必其乐无穷,还是应该共建和谐社会为好。



只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虽然农民、工人都是应该值得尊重的劳动者,但在现实社会中确實存在着歧视和被歧视的现象。特别是由农村来到城里当工人的农民工,一方面有些基本权利得不到保证,如被拖欠克扣工资等;另一方面也或遭受某些城市人的白眼。但值得欣慰的是,作为相对弱势群体,他们也越来越多地得到舆论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和支持,农民工代表委員、农民工歌手、农民工街舞团等,也因其农民工的特殊身份而得到赞赏和青睐。所以,确如一些来自民間的声音所言,消除歧视,需要从制度和机制入手,而不是取消称谓。如果取消称谓就能解决歧视问题,是不是太天真和简单了?换言之,若哪些群体处于弱势地位,就将其称谓取消,又该有多少职业称谓该被取消呢?



我们或无法考证“农民工”这一词汇发明者是何许人也。但不会是广东与河南省委的领导。即使出于好意,两位领导振臂一呼,这个词汇就能退出历史舞台吗?我們能够、或者说有必要取消农民、工人这样的称谓吗?当然不能。而只要城市化进程不停止,还会有新的农民成为工人。即使“农民工”真能被其他词汇所取代,谁能保证这个新的词汇不被重新赋予同样的含义呢?



一个词汇的形成、流行与消亡是有其客观背景及规律的,不是某个人一句话可以决定的事情。前几年,有城市的领導认为“外来人口”一词有歧视味道,说要改為“流动人口”。岂知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两者是完全不能划等号的,后者既包括流入的,也包括流出的。所以,党政领导不能寄希望于自己一言九鼎的一句话可以改变一种客观现象或規律,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到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上来才是。






欢迎光临 九江论坛网 (http://www.ganz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