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都昌说鼓书高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6:10: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div class="h hm">
<h1 class="ph">都昌说鼓书高手 </h1>
<p class="xg1">2011-1-28 16:55<span class="pipe">|</span> 发布者: <a href="space-uid-5.html">诗画江南</a><span class="pipe">|</span> 查看: 182<span class="pipe">|</span> 评论: <a title="查看全部评论" href="thread-58227-1-1.html">1</a></p></div><!--[diy=diysummarytop]-->
<div id="diysummarytop" class="area"></div><!--[/diy]-->
<div class="s">
<div><strong>摘要</strong>: 中国都昌报道:泱泱鄱湖,娟娟丘陵,在青山绿水鱼米之乡的都昌县,有一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都昌鼓书。一副牙板,一面鼓,民间生活、古典故事、今世传奇……在鼓声和艺人的说唱声交汇中生动地向听众述说。而这门 ...</div></div><!--[diy=diysummarybottom]-->
<div id="diysummarybottom" class="area"></div><!--[/diy]-->
<div class="d"><!--[diy=diycontenttop]-->
<div id="diycontenttop" class="area"></div><!--[/diy]-->
<table class="vwtb"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id="article_content">&nbsp; &nbsp;&nbsp;&nbsp;<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strong>中国都昌报道:</strong>泱泱鄱湖,娟娟丘陵,在青山绿水鱼米之乡的都昌县,有一门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都昌鼓书。一副牙板,一面鼓,民间生活、古典故事、今世传奇……在鼓声和艺人的说唱声交汇中生动地向听众述说。而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人就是被称为都昌“阿炳”的盲艺人——刘天宝。<br/>  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一个小山村里,记者在都昌县文化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见到了现年75岁的刘天宝老人。老人带着盲人眼镜,一顶破毡帽下的面孔,在阳光下显得那样的生动,透着生活的历练和沧桑。老人知道记者要来采访他,显得非常高兴。老人说,现在天冷,没人请他表演,只得呆在家里,现在正愁没人听他表演呢!<br/>  架好鼓,清了清嗓子,牙板一响,刘天宝的演奏就开始了。老人的演唱抑扬顿挫,表情惟妙惟肖,曲调行云流水。虽已七十高龄,但老人的嗓音仍然非常响亮有力,从《开发鄱阳》到《新农村建设》,再到《穆桂英》,一曲接着一曲,如果不是记者刻意地打断,老人可能就这么一直沉在里面继续唱下去了。也许是很久没有听到刘天宝老人开唱的原因,周围的邻居们也都被他的歌声吸引了过来。邻居告诉记者,原来没有电视机的时候,村民们没什么娱乐活动,就爱听他唱鼓书,刘天宝曾经一连演出好几天,十里八乡的许多人聚在一起听书,十分热闹。<br/>  “经过几十年的表演生涯,我在都昌县还是很有名气的。尤其是成为都昌鼓书这个省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后,很多人有喜事时都会慕名找到我,市里、县里有关于传统曲艺的活动也都会邀请我去表演。”刘天宝开心地告诉记者。<br/>  都昌县文化局副局长巢中梁对记者说:“都昌鼓书是九江传统文化的精髓,记录了都昌人的现实生活,伴随着一代代都昌人的成长,所以,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近年来,县文化部门对传统艺术进行不断的挖掘和改造,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去年,打岔伞和老爷庙的传说都入选了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br/>  曲艺天才<br/>  刘天宝自幼失明,但迫于生计,在16岁时就前往景德镇开始学艺,让家人没想到的是,他在鼓书和二胡等乐器演奏上却拥有非常惊人的天赋。虽然他看不见,可只要是他听过一遍的曲目,都能全部记住,现场就能演奏出来。他就这样凭借着高超的记忆力边听边学,在22岁时他已经可以独自上台演出了。可是,当时的环境只能接触到一些传统的曲目,而这已经不能满足他的学习要求。<br/>  1962年,刘天宝遇到了他的师兄——同乡盲艺人朱毛仔,也是日后都昌鼓书的传承人。在师兄的口传心授中,他的技艺日趋精湛,开始接触了长篇的“文词”,那些古典名著和名人传记让刘天宝分外着迷,仅仅2个月的时间,他就将师兄所教的全部学会。1981年,技艺娴熟的刘天保和师兄朱毛仔共同创作的曲目《智取敌碉堡》和传统曲目《苦媳妇》,在“江西省曲艺盲艺人会演”中双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将都昌鼓书这一拥有原生态特色的技艺带进了大众的视野。<br/>  现如今,都昌鼓书、琴书、民间小调等曲艺,刘天宝样样精通,还能手足并举、打锣敲鼓、自拉自唱地表演,堪称全能。目前,他能弹奏的曲目多达200多首,其中既有上辈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还有他自己创作的曲目。在日常的生活中,他把听到的新闻或者有趣的故事编成鼓书的曲目演奏,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还有关于计划生育的,等等,这些曲目不仅得到了许多村民的喜爱,也被作为政府宣传机关工作的节目被大家广为传唱。其中还有一些曲目被收录进了《中国曲艺音乐集成》江西卷当中,将被永久流传。<br/>  传承构想<br/>  都昌县文化馆副馆长汪志勇对记者说,现在的年轻人因为生计和兴趣的原因,很少有人再学都昌鼓书这些古老的技艺了,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将会遇到严重的问题。<br/>  刘天宝老人坚定地告诉记者:“只要他们肯学我就教,就是没人愿意学了,原来学这个是因为要靠它吃饭,现在年轻人有好多挣钱的方法。”老人有两儿一女,老人说没让孩子们学都昌鼓书,因为他们都要挣钱,没精力。<br/>  考虑到这些问题,巢中梁副局长向记者介绍说,投资达1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已经在县开发局规划之中。完工后,县文化局将邀请刘天宝进录音棚演奏,将老人所知的所有曲目全部录制并保存下来。此外还将专门设立都昌鼓书等传统技艺的研究**,刘天宝老人可以现场去教这些对都昌鼓书有兴趣的人,共同努力把这宝贵的文化遗产世代传承下去。(巢中梁 汪志勇 李大志 记者喻勋) </td></tr></tbody></table></div>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7 12:59 , Processed in 1.21875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