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融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6:1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湖北日报讯 图为:京港澳高速与沪蓉高速在武汉西交汇。 杨平摄

  图为:1931年,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筹办工农银行发行的钞票。

  在融合中共赢

  访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向东

  记者梁晓莹 周芳 熊星星

  向东,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法学博士。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和经济法学,多年担任中央电视台评论员和“两会”开幕式现场直播嘉宾。出版论著多部,在国家行政学院等多所院校任兼职教授。

  如何深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合作交流?

  融合中,如何实现共赢?

  本报记者赴北京采访了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向东。

  合作共赢,期待“1+1+1>3”的奇迹

  六大世界城市群,世界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当今中国,城市群日渐成为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都是各省经济最具活力的核心区。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链重组推进三圈融合,可充分发挥“1+1+1>3”的合力,激发整个区域的增长潜力和发展活力,使三圈整体进入跨越式发展“快车道”。

  从何推动三圈融合?

  重点领域先行,加速融合进程。

  最直接的就是基础设施。首先要推动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对接和一体化,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尤其是一体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要全速加快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互通的速度,更快地构建一体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

  其次,产业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能再搞同质化低水平竞争,搞重复建设。前不久去过一次湖北省京山县,听说这里同时开工了几家五星级酒店,意欲打造武汉“后花园”,引导人们休闲旅游,这让人眼前一亮。京山过去就是有名的粮食主产区,现在农业与休闲旅游齐头并进,不是很好吗?

  并非每个地方都要大上工业、大搞高科技,一定要认清优势,看准自己的能力。三省应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实行产业链重组战略,整合产业存量资源,构建一体化主导优势产业链,促进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流域共治,走绿色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城市群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但在环境上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国家将“两型”试验区放在湖北、湖南,将生态经济区设在江西,是面向未来的深谋远虑。

  长江中游地区是国家水生态、水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在长江“黄金水道”综合整治、湖泊和湿地保护等方面,三省都有共同利益。这一地区若出现问题,整个长江中下游都将面临危机。所以,三省应以生态建设与江河湖泊治理为重点,携手实行流域共治,在全国率先做出样板,为全国“两型”发展探路。

  我是恩施人,这儿的清江之所以是世界级景区,就是因为没有工业污染,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少见的。我经常回家和老家人说,你们能保住青山绿水,就是发展!城市群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要兼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宁可慢一点、宁缺勿滥,不要搞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项目,要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来谋划发展。

  流域共治也是粮食安全的需要。三省都是全国粮食的主产区,这几个地方稳住了,也就稳住了全国的粮食安全,这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开放交流,搭建共享平台

  合作的基础是开放的胸襟。受传统体制制约,长江中游城市群行政分割现象还比较突出。

  从城市群结构来看,三省要想融合,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概念,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心态来做好融合(恐怕我们江西省内更应该如此吧),打破行政壁垒,消除市场准入、质量技术标准、行政事业收费等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让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跨省合理流动。

  几个省都是人口大省,密度高,所以必须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在比较高的起点上来谋划服务业和工业的布局。这就要通过城市群的建设来加速产业集聚的进程,更快地形成优势互补的规模经济。在这一过程中,要尤其注意“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能搞速成主义,要通过省域间的合作,更快地为进城农民提供与城里人同样的服务。

  消除壁垒的同时,三省还可共享各自的优势资源,搭建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平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培育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如科技教育方面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建三省人才资源库和信息发布平台等,让更多的人才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

  将来,三省可合作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投资信息发布平台,推动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联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城市招商联盟和产业园区联盟等,为深化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面向未来,期望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整体发展成为世界级特大城市群,点活中部这个神州“天元”。

  三省重点合作领域

  ●综合交通示范区

  以武汉、长沙、南昌等中心城市为核心支点,统筹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构筑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运输跨界大通道、航空港群、内河航运港口群和客货集散枢纽。

  ●产业分工协作

  深化传统支柱产业的分工协作,支持企业加强技改和产业配套协作;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等方面扩大相互投资;鼓励企业跨省参与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开发。

  ●农业共同推进

  跨区域构建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大范围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依托产业带和基地,推动共生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构建新型农业加工园区。

  ●水利齐心建设

  以堤防加固、蓄滞洪区建设等为重点,共同构建防洪减灾体系;以水源工程建设、灌溉工程为重点,构建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以水系治理、水生态修复等为重点,构建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体系。

  ●生态环保合作共赢

  先行启动《长江中游三省水环境保护战略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提高跨流域环境污染处置能力;加快构建城市群水污染联防联控物联网,探索开展区域污染物排污权交易,推动流域联合减排。

  ●旅游无障碍

  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编排,以“一江两湖三名楼”和韶山、井冈山、大别山等著名红色旅游景观为重点,加快建设长江水上旅游黄金带,积极构建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区、环洞庭湖旅游圈和武广高铁旅游协作区。

  ●市场一体化

  相互开放内贸市场,支持城市集群内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在对方市场布点;互相开放现有外贸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共同开发境外经贸合作区,共同发展境外营销网络,共同承揽境外大型工程,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摘自湘鄂赣三省2月10日签订的《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廖进球

  长江中游的湘鄂赣三省,位于中国腹地,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具有辐射内陆市场的巨大优势。面临国家的内需战略,三省大有可为。

  三省应以市场和资本为纽带,通过相同产业之间联合,甚至兼并、收购,逐步形成不同城市的产业特色,形成产业链,展现区域优势。

  把三大城市的覆盖地带全部结合了,应该说三省发展的全盘棋就活了,长江中游的发展、中国中部的发展就更活了。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叶青

  三省有区位优势,这里生产的产品,可以通过最短的运输半径直达消费市场;三省有人口优势,具有消费潜力;三省有发展优势,增加投资与扩大消费还有很大空间。

  在扩内需战略中,三省应该在旅游、交通、产业、教育、文化、社保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建议在中三角设三个合作区,九江小池(黄梅)合作区,赤壁临湘合作区、醴陵萍乡合作区,把需要合作的产业或者最强的产业放在合作区,共同发展做大,共同争取政策,共同拉动内需。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天下凤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叶文智

  在交通、人才、旅游资源等方面,长江中部城市集群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有黄金水道长江,有京珠高速,有京广线,有高铁,交通上的优势无可匹敌。

  如果湘鄂赣三省共同打造中三角,消除行政区划的切块限制,政府加强引导,给一些扶持、激励的政策、机制,让市场主体放手做强做大旅游休闲产业,一定能够做好整合旅游资源,谱写中三角旅游融合的精彩乐章。

  建议三省创新旅游业发展思维,加强旅游品牌的培育和推广,加速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旅游一体化发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8 04:23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