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江文化产业:千年古韵现輝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9:02: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文章简介: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关乎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社近年来,随着我市"两区互动、强新城区八里湖畔,处处是火热的建作为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九江,众据了解,近两年来,我市加大文化2010年,九江市文化部门更是一是滨江文化生态公园带,结合滨随着六大文化旅游带的逐步落实和文化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过去的文化工作多强调文化事业近年来,我市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另外,为充分挖掘《桃花源记》的九江具有城市、农村并存的特点.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文化系统的大改革也带来了文化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但文化传播需受到百家讲坛的影响,2008年与《寻庐讲坛》相比,拥有大学资而基于白鹿洞书院的《白鹿讲坛》时至今日,三大讲坛已经成为了九此外,我市还举办了新春团拜暨文九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九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文化的目前10个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2200多年的城建历史为九江留市博物馆就拥有1万多件馆藏文物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普通老百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建设推广,我同时,已建成农家书屋695家,文化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尽管"为了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中,不仅要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关乎着一个城市的品质和形象.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人们希望城市是凝固的音乐,有形的诗歌;是文明的摇篮,思想的熔炉;它既是人们生存的栖息地,又是求索知识智慧的宝库,更是追寻人格升华的殿堂.同时,文化也是城市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投资环境和資源.一座城市是否具有竞争力,不仅要看它的经济硬实力,还要看它的文化软实力,即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可以说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產业".文化产业被赋予"国民经濟支柱性产業"的使命,这充分说明文化产业可以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九江有着2200多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形态多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变传统的文化优势为经濟优势,做大做强我市的文化产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近年來,随着我市"两区互动、強工兴城"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九江市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一批高水准的文化设施和基层文化场馆相继落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一批优秀的精神产品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文化队伍不断壯大;一批文化企业正在兴起,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新城区八里湖畔,处处是火热的建设工地,市文化藝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市博物馆等一批公益文体设施让人耳目一新;老城区潯阳街头,轰轰的基建声敲醒古城,九江画院、滨江文化生态园、大中路西段和庾亮南路历史街区等一批古建筑的恢复与整治,描绘着一幅幅文化名城的美丽画卷.听名家讲座、看九江春晚、唱幸福歌谣……这些,都已成为浔城市民生活的一部分.由于有了项目引擎的拉动,九江文化产業跑出了一路风景,浔城千年古韵正在昂首阔步地走向新的辉煌.

  文化设施不断完善 浔阳古韵再现辉煌

  作为中国魅力城市之一的九江,众水汇集,一江一湖一山,让九江有了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钟灵毓秀.潯阳江头,有春江花月的古韵;鄱阳湖边,有长天秋水的豪迈.2200多年的城建历史给予了九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赋予了九江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精神.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了发掘九江独特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断加大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挥动着如椽巨笔在浔阳江畔绘就了一幅新时代的"春江花月夜".

  大投入带来大繁荣

  据了解,近两年来,我市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10多亿元高标准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滨江生态文化园等文化工程,超过了过去十几年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的总和.其中博物馆已于今年5月18日封顶,将于年底免费向市民開放;美术馆已于今年8月12日投入使用;另外,英亚细亚公寓旧址维修改造工程、美孚洋行油库办公楼旧址改造工程、滨江文化生态园(琵琶亭景区、美孚洋行景观区)、"两湖"周边景点和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改造完善工程、瑞昌市铜岭青铜文化产业园、中华商道文化园等一批文化项目相继签约、动工,为九江文化发展和腾飞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010年,九江市文化部门更是借助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契机,将九江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由原来相对狭小的"红色"人文资源的小视野,向"鄱湖山水"以及"人杰地灵"这一更为宽阔的"人文资源"大视野转移.目前正在筹划成立九江市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对九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山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使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逐渐产业化,逐步打造六大文化旅游带.

  一是滨江文化生态公园带,结合滨江大道改造工程,整体开发美孚洋行旧址、浔阳楼、鎖江楼塔、琵琶亭等沿江景观,充分挖掘、保护、展现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大中路西段、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恢復改造正在顺利推进,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于一体,年底竣工;三是八里湖新区文化景观带,市博物馆、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与文博园、勝利塔交相辉映,集游湖、瞰城、覽山、观江、游水、娱乐于一体;四是环庐山生态文化旅游带,白鹿洞、三叠泉、秀峰、星子温泉、鄱阳湖水上游乐场等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文物景点有机整合,构建城乡互动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五是人文生态修河.发挥庐山西海、黄庭坚纪念馆、秋收起义纪念馆和武宁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的资源,打造人文生态修河;六是瑞昌青铜主題公园.建设一个以古铜矿遗址景区为主体,融合剪纸、竹编、采茶戏等地方传统文化展示和綠色生态休閑旅游为一体的大型主题公园.

  随着六大文化旅游带的逐步落实和完善,届时,在博物館观赏文物,品味非遗风采,体验农耕生活;于九江画院内,流连自然美景,领略书画艺术,交流创作心得;在全长约2000米滨江生态公园的"生态长廊"中,可琵琶亭景区忆古,可美孚洋行景区拍照,亦可文化景观休闲长廊区休闲;往庐山西海,看千島环湖、览山水胜景;去青铜公园,追寻人类遗跡、體验文景交融……这些对于廣大对于市民和来浔旅游者来说,都将变为現实.

  文化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透露,待市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后,可以承接国内外大型演出团体,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歌舞剧、芭蕾舞、魔术杂技等.同时,文化項目的建设也打造了九江文化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九江的文化旅游已初具规模.

  大项目助推大崛起

  文化要繁荣,文化事业要崛起,项目是关键.

  "过去的文化工作多强调文化事业的发展,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强調更多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人要转變理念,市民也要转变消费觀念,通过引导消费来培育市场,充分挖掘市民的文化需求和消费热点."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文产科负责人徐磊说,"通过培育市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提升文化服务水平等来共同促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比翼齐飞'!"

  近年来,我市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引资力度,紧盯项目建设不放松,并将文化旅游线项目列入全市项目建设大会战五條线之一进行重点调度.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文化旅游线项目快速推进.云南力奥印务有限公司投資5亿元落户共青城,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烟标200万箱,将成为華东、华中地区烟标印刷龙头企业;共青统百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德安欣祥包装有限公司分别投资1亿元扩建,将在全省率先引进日本柔印設备;投资20亿元的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星子东林大佛项目、投资10亿元的归宗景区项目、投资5亿元的陶渊明文化村项目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相继开工或竣工运营.

  另外,为充分挖掘《桃花源记》的文化内涵,做好桃花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我市成立了高规格的世外桃源项目保護与开发委员会,副省长朱虹,省政协副主席、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任顾问,市長殷美根任主任.立足招大商、高標准、大手笔打造一文化旅游精品项目.

  大改革带来大变化

  九江具有城市、农村并存的特点.为了加快职能转變,全面推动文化市场綜合执法改革,市级文化、新闻出版等单位的机构和行政管理职能进行了归并整合,成立了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2010年8月11日,九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以创新体制、转換机制、重塑市场主体为目标,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在今年3月份,我市已基本完成中央既定的文化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全市经营性出版、发行单位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市直財政拨款的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已初见成效,全市文化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的单位和人员均达100%;市县两级电影发行放映单位已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各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政府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四大行政机構和管理职能的整合,建立了县(市、区)文化廣电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的组建,实现了统一执法.

  文化系统的大改革也带来了文化的大变化,据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設财政投入达13.8亿元,年增长28%,财政收入达372.43亿元,年增长24%;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20.16亿元,同比增长12.8%,占全市GDP比重为1.95%.

  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惠及万千普通百姓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但文化傳播需要载體,这个载体就是文化建设的软硬件设施.舒乙先生曾讲,文化从硬件方面来讲,它要有"四馆、一院、一宫"."四馆"是指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群艺馆,"一院"是指剧院,"一宫"是指少年宫.这六大硬件是必须要有的.随着市美术馆的建成并投入使用,市博物馆的即将建成,九江市文化硬件已基本齐备.而软件方面,三大讲坛走俏浔城,并成为了浔城文化的新坐标;非物质文化传承和保护成果喜人,文物保护和发掘亮点频现;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多彩、文学创作收获丰硕、市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这些都昭示着千年古城九江的文化新崛起.

  三大讲坛打造城市文化新坐标

  受到百家讲坛的影响,2008年3月,九江市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开设的"寻庐讲坛",邀请了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百家講坛知名主讲人郦波、于丹、郎咸平、余秋雨和樊刚等举办讲座100多期,听众达10万余人次.

  与《寻庐讲坛》相比,擁有大学资源的《濂溪讲坛》无疑更有优势,仅从名家数量上看,更为明显.中科院院士杨叔子、高等教育研究专家、素质教育研究专家陈怡教授、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现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着名社会心理学家夏学銮教授……仅两院院士、着名教育家、外交家就达几十位.

  而基于白鹿洞书院的《白鹿讲坛》,也渐渐承担起延续千年书院薪火的重任,不时而至的各界名家在瞻仰朱熹向往白鹿之余,也会在这里进行一场文化的洗禮.千年的书院,新鲜的觀点,这种碰撞让遍栽丹桂的白鹿洞书院飘香更远.

  时至今日,三大讲坛已经成为了九江市城市文化的新坐标,成为了广大市民与国内外思想大家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平台,成为了激发人们智慧、传人文精神、扬九江文化的思想熔炉和阵地.三大講坛也已成为广大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盛宴.

  此外,我市还举辦了新春团拜暨文藝晚会、九银之夜新年音乐会等系列文化活动;魅力九江廣场文化活动成为丰富市民業余生活的文化品牌,演出39场,观众19万人次;"唱响九江"大型文艺晚会走进央視舞台;成功舉办了《长白山阿里郎》大型朝鲜民族歌舞演出; 10集高清纪录片《人文圣山?庐山》在央视多频道播出;3集抗战经典纪录片《万家岭大捷》在央视3套播出;报告文学集《决戰决胜-赶超路上的新九江》正式出版;电影《可爱的中国》、《庐山戀2010》以及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周俊军为创作原型的电影《今天我出警》在全国上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

  九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九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多、保存之完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罕见.自2005年文化部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来,我市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就達到了10个,占全省4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五分之一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达38个,占全省370个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十分之一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占全省2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近四分之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5人,占全省28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八分之一.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地方文化的地方发展是块金字招牌,近几年来,我市文化部门非常注重"非遗"的发掘、保护、研究、发扬工作,各种"非遗"保护工作也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目前10个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走进了九江学院、九江职大等高等学府,同广大师生进行了交流,部分项目还形成了自己的专着,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一些县、市政府也主动抓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湖口县年年都有青阳腔戏唱;星子把西河戏和金星砚当作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招牌,不仅保护,还逐步开发利用,县乡年年举办西河戏展演,西河戏也在百姓中广為流传;九江县每年举办山歌比赛;武寧一年一度的农民艺术节中,打鼓歌的擂台赛是重头戏;共青城则连续多年举办了西河戏艺术节;瑞昌竹编已经产业化,不仅实用,而且艺术化,剪纸则开办了培训班.

  可以说,九江非物质文化遗產已经走进了浔城百姓的生活.

  文物挖掘与保护喜结硕果

  2200多年的城建历史为九江留下了宝贵的財富.来自文化部门的數据显示,截止到目前,我市保有文物点達到10000余处,已登记的地面文物3782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7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全市有15家博物馆、纪念馆,馆藏文物34282件(套),珍贵文物735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12件(套),二级文物1664件(套),三级文物5383件(套);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收集:民间文学1355件,民间音乐3699首,民间舞蹈123个,传统戏剧894本,传统曲艺39本,传统体育1个,民间美术1598件,传統手工技艺26项,民俗92件,传统医药15項.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无不烙印着历史文化的遗迹,弘扬着九江文化的魅力.

  市博物館就拥有1万多件馆藏文物,其中不乏珍贵文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元代青花瓷瓶,为全国发现最早的有准确纪年的元代青花瓷器,全国仅兩件.建馆30多年来,因无固定场馆导致市民难一睹瑰宝風采."博物馆项目坐落在风景秀丽、区位独特的胜利岛上,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設置基本陈列厅、专题展厅、非物質文化遗产展厅和民间收藏展厅;在文物陳列的'静态'展现历史的基础上,将湖口草龙、瑞昌剪纸、庐山云雾茶的制作流程和青阳腔等表演'搬进'博物馆,通过'動'、'静'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非遗'风采."市博物馆馆长汪建策介绍,目前,博物馆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土建工程已于5月18日封顶,年底将免费向广大市民開放.

  文艺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普通老百姓,而百姓对文化的需求,不再是一年一次的"年夜饭",而是不可或缺的"一日三餐".我市在推进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惠及百姓,让百姓真正地享受到文化生活放在了首位,不断推进的文化体制改革,开创九江文化发展又好又快的新局面,也让城乡百姓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实惠.

  据了解,经过几年的建设推广,我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由2005年的94.3%提高到目前的97.58%;已建成资源共享工程市级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2个、村级基层服务点1767个;全市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72个,覆盖全市94%的乡镇.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农村、学校、厂矿和林场),让广大群众得到了"政府買单、农民看戏"的实惠;

  同时,已建成农家书屋695家,覆盖全市8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并作为江西省唯一设区市代表参加了全国农家书屋建设经验交流会.《走进农家书屋》歌曲被评为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此外,推进農村电影放映工程也如火如荼地展开.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送电影下乡活动投入放映资金2130万元,放映电影132875場次.全市配有农村电影放映设备213套,縣级配置电影流动放映车3辆.我市都昌县电影公司还荣获全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文化产业再登高峰 仍然任重道远

  文化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经济和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城市文化建设需要经濟后盾,但它反过来又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力,特别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文化完全能转为底蕴深厚的资源,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源泉,諸多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发展就是例证.当然,这个"转化"不可能立竿见影、朝思夕成,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走过艰苦蕴积的历程,才能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可以说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遠.

  "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文化资源整合不够,资源开发层次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外宣传力度不大,品牌意识不强,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貢献率較低;人们的文化观念薄弱等问题."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产业科负责人徐磊在谈到我市文化产业时告诉记者.

  "为了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多次组织了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专题讨论,也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徐磊说.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一些专家就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全国文化产业專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梅楚安建议:九江要有大文化理念,成立文化产业委员会做策划,成立九江艺术品展销中心搭平台,成立市文艺演出总公司来运作.九江广播电影电视局扬东风台长谈到九江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大气候原因时指出:一是受文化体制机制的制约;二是文化产业全国都在免税,而九江收费相当高,在8%左右.

  "在文化产业的建设中,不僅要人们转变观念,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进行前期的投资和扶持.同样发展壮大文化产业,让文化具有自身的造血功能,也需要人才和资金,因此,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就是资金来源渠道狭窄、资金困难,人才缺乏."徐磊告诉记者.而在另一个方面,文化产业要发展、要壯大繁荣,不但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需要相关部门出台完善的配套政策,才能让文化產业最终擺脱困惑,走上良性循環的发展之路.(文/记者 张会 梅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8 15:05 , Processed in 1.0781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