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浔城景点的變迁(转自人人网九江主页)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5 16:35: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文章简介:《嘉靖九江府志》记载江州十景,为匡庐叠翠据《嘉靖九江府志》记载,“江州十景”为“随着历史的变迁,“湓浦龙渊”、“虎渡波光九江依山(庐山)、襟江(长江)、带湖(鄱其一,匡庐叠翠。庐山在城南二十五里,相传其二,湓浦龙渊。湓浦港曾为九江重要港口,其三,虎渡波光。此景得名于东汉时九江太守其四,齐云晚眺。相传东汉太守宋均于城北一其五,清风揽秀。宋均任时,一郡大治,百姓其六,濂溪古树。在府城南十五里,为北宋思其七,栗里苍松。在府城西南九十里庐山之下其八,甘棠烟水。“甘棠湖堤”,民间称为“其九,浪井涛声。在府衙后,城外五步,世称其十,庾楼明月。庾楼在府城西北,大江之滨烟水亭秀如玉,媚如少女,水色薄笼烟,一派“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浔阳楼位于九华门外锁江塔位于长江之滨,孑然屹立于长江岸上,九江长江大桥位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琵琶亭位于九江长江大桥东侧,北临长江,背能仁寺位于九江市中心,九江的三大丛林之一甘棠湖环拥浔城,委婉清丽,秀绝九江。湖中由“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而得名的浪井注:①相传浪井由西汉名将灌婴挖掘。岁月悠注:①天花宫里娘娘像即花蕊夫人像。花蕊夫







古江州十二景吟


军中潘安
《嘉靖九江府志》记载江州十景,为匡庐叠翠、湓浦龙渊、虎渡波光、齐云晚眺、清风揽秀、濂溪古树、栗里苍松、甘棠烟水、浪井涛声、庾阁霄晖(又名庾楼明月)。因历史变迁,湓浦龙渊、虎渡波光、齐云晚眺、清風揽秀四景殆尽不复。后续琵琶送客、塔影锁江二景,是为八景。余集现存八景和殆尽四景之名称分别吟成江州遺韵二首,以便鄉人游客记诵。


(一)
甘棠烟水系艨艟,浪井濤声江上同。
塔影锁江降恶孽,琵琶送客怨东风。
濂溪古树千秋敬,栗里苍松百代恭。
庾阁霄晖吟唱处,匡庐叠翠眼前峰。

(二)
清风揽秀连吴楚,虎渡波光德政流。
湓浦龙渊深莫测,齐云晚眺宋均楼。

注:
①清风揽秀:城东一里,后人慕宋均高德,建阁寄思。登阁,楚水匡山一览无余。
②虎渡波光:城北二里,汉宋均为守,清明德政。
③湓浦龙渊:城西一里,浦深莫测。
④齐云晚眺:城北一里,汉大守宋均建楼。地势高峻,烟云相接。

江州十景与浔阳八景
據《嘉靖九江府志》记载,“江州十景”为“匡庐叠翠”、“湓浦龙渊”、“齊云晚眺”、“清风揽秀”、“虎渡波光”、“濂溪古树”、“栗里苍松”、“甘棠烟水”、“浪井涛声”、“庾楼明月”。
随着历史的变迁,“湓浦龙渊”、“虎渡波光”、“齐云晚眺”、“清风揽秀”等四景已完全不复存在,近人将“琵琶送客”和“塔影锁江”加上,形成了所谓的“浔阳八景”或“江州八景”。



江州十景
撰文/刘业成
九江依山(庐山)、襟江(长江)、带湖(鄱阳湖),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胜迹众多。近日发现旧时的九江方志,明代文人早有“江州十景”一说,甚为有趣,故而笔者作此一文,欲与浔阳父老共飨。

其一,匡庐叠翠。庐山在城南二十五里,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名。其山层峦叠障,翠色如画,实为江州第一胜境。

其二,湓浦龙渊。湓浦港曾为九江重要港口,在府城西约一里,西通龙开河,北通大江,渊深莫测,秋冬不竭,風高不浪,可泊舟楫。相传古时有人于浦中洗一铜盤,坠于水中,化为一龙,飘然而去故得名。

    其三,虎渡波光。此景得名于东汉时九江太守宋均之事迹。当时九江地区多虎豹,屡伤人命,太守常募人捕捉,反被其害。宋均到任,对属下说:“虎豹在山,犹如魚鳖在水,自然之理。今为民害,责任在于残吏,租税苛重,百姓不得已入山谋食,才生虎患。现在大肆派人张捕,劳民傷财,并非良策;应当辞退奸吏,选贤任能,免除苛税,虎患自除。”其后傳言虎皆东游渡江,当地从此太平,虎渡波光从此得名。

    其四,齐云晚眺。相传东汉太守宋均于城北一里之江滨建有一樓,極为高峻,似与烟云相接,日暮之时,登楼远眺,景色壮美,故而得名。

    其五,清风揽秀。宋均任时,一郡大治,百姓晏然。后人于城东一里建有一阁以纪念其清廉美德。登楼观景,匡山楚水之秀美尽收眼底,清风揽秀因而得名。

    其六,濂溪古树。在府城南十五里,为北宋思想家周敦颐卒后所葬之墓山,背依庐山,古树苍翠,甚为幽静。周敦颐,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朱熹将其列为北宋“理学五子”之一。晚年居于庐山莲花峰下,以家乡营道之水名“濂溪”命名堂前之小溪,故人称濂溪先生,其曾于九江创办濂溪书院,传播理学,影响深远。周敦颐一生酷爱莲花,曾作《爱莲说》以诵之,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乃千古名句。

    其七,栗里苍松。在府城西南九十里庐山之下,今为星子县栗里村,东晋诗人陶潜曾隐居于此,其地山环水绕,苍松翠柏,景色秀麗。吴昌硕先生曾作《栗里高风图》,以菊花和岁寒苍松来比喻陶潜的高风亮节。

    其八,甘棠烟水。“甘棠湖堤”,民间稱为“小坝”。唐代江州刺史李渤于府城南门外之湖中筑堤,将湖一分为二,并立斗门以蓄泄水势,减轻了当地的水患。百姓为頌扬李渤的惠民德政,将其堤名为甘棠堤,其湖名为甘棠湖。至于“甘棠”之名则源于西周名臣召伯的典故,相传他曾于一甘棠树下断案安民,忧劳勤政,故而有《诗经.召南.甘棠》一章歌颂召伯,后世亦常以“甘棠”之名褒扬体恤民情,廉洁无私的地方官员。

    其九,浪井涛声。在府衙后,城外五步,世称为西汉车骑将军灌婴所开。据晋代张僧鉴《寻阳记》载,汉建平年間,孙权经北城,命人凿井,于一淤塞的古井中掘出石函,上面刻有銘文:“汉六年颖阴侯开,卜云三百年当塞,后不百年当为应运者所开”,孙权甚为高兴,认为自己便是“应运”之人,因而视之为“瑞井”。相传此井极深,井水会随江上风浪而动,邦人故而称其为浪井。关于浪井,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的诗句:“浪动灌婴井,寻阳江上风。开帆入天镜,直向彭湖东”。

    其十,庾楼明月。庾楼在府城西北,大江之滨,为东晋名臣庾亮任江州刺史时所建。亮曾與殷浩诸君于楼上對月谈咏。其樓为古代江州名胜之一,后代多有诗人墨客,登楼眺望,饮酒吟诗。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亦曾留有“牢落江湖意,新年上庾楼”;“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等诗句。

    录此十景,惟愿为九江文化之传承尽绵薄之力;不当之处,望指正。

新浔阳八景
烟水江南
烟水亭秀如玉,媚如少女,水色薄笼烟,一派江南风情。烟水亭相传为三国时名将周瑜的点将台故址,在甘棠湖中,曲桥相连,乌瓦白墙,倒影水中,分外可爱。烟水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园林,有点将台、纯阳殿、翠照轩等水榭樓亭。庭院、天井內花木扶疏、秀石玲珑,清新典雅,让人赏心悦目,立于亭前,“思贤桥”梧桐葱葱,“映月楼”流光溢彩,“夕阳坪”鲜花锦簇,景色如画。

潯楼夜月
“浔阳楼宋江题反诗”,潯阳樓位于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外三层、內四层、青甍黛瓦,飛檐翘角,雕梁画栋,氣势非凡。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浔阳楼”潇洒豁达,楼门“浔阳江正库”酒旗随风飘荡,若携友于此,饮酒品茗,人生快哉!登高望远,晚霞初暮,不觉月上东山,风回曲水,姗姗可爱,水云交涌天际處,回阑拍岸渔歌晚,好一副江南春江花月夜之画卷。

塔影锁江
锁江塔位于长江之滨,孑然屹立于长江岸上,一揽水天,塔影锁江。浔阳古时常遭水患,为锁住长江兴水患的孳龙,明朝先贤在临江跃起的回龙矶上,兴建锁江楼塔以祈平安。1938年,侵华日军连发重炮轰击九江,锁江楼塔中炮数处,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似乎在无声的申述。历经劫难的锁江楼塔, 2004年重建了锁江楼,并新铸两座铜牛,重现了锁江塔楼相依、铜牛镇水历史风貌。登高塔,撫古追昔,感念前人先贤;临长水,毋忘国耻,共筑盛世中华。

长虹卧波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的长江上,是世界最长的铁路、公路两用的钢杵梁大桥,原党中央总书記胡耀邦、江澤民及国务院总理李鹏、朱鎔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到大桥视察。“一水相隔世代愁,长虹渡波饮江流”,立于桥,可揽浔城美景,脚下长江滚滚东流,江边外滩植物生态园绿樹成荫,白水湖碧水连天,月沉西山,华灯初上,大桥流光溢彩,宛如长虹卧波,人间仙境。

琵琶思幽
琵琶亭位于九江长江大桥东侧, 北临长江,背倚琵琶湖,因千古名篇《琵琶行》而得名。唐江州司马白居易秋夜湓浦口送客,遇琵琶歌女, 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联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百感交集,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喟叹,含泪挥笔而成《琵琶行》,后人特建琵琶亭以记之。琵琶亭古朴雅致,花疏径幽,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天半入云,此处荻黃花依旧,往事悠悠,琵琶渐浓思幽远,秋風孤帆,难载满江情。

庐境隐禅
能仁寺位于九江市中心,九江的三大丛林之一,是市区难得的清净之处,庭院深深,古木葱葱,古迹宛然,远離凡世纷扰,拈花问禅大自在。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旧名承天院。焚毁后,唐代重建。明朝弘治二年扩建,更名为能仁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年间重建,有宏伟的大雄宝殿,以及金刚殿、铁佛殿、禅房、法堂和藏经阁等古建筑,院内还有冰山、雪洞、石船、铁佛、雨穿石、海汝泉、双阳桥和大胜塔等八景。以大胜塔居八景之首,塔七层, 巍然屹立,循石级盘旋上至顶层,可纵览九江秀色。


甘棠晴岚
甘棠湖环拥浔城,委婉清丽,秀绝九江。湖中有唐代江州刺史李渤筑的长堤拱桥,后人称此堤为李公堤,桥为思贤桥,改景星湖为甘棠。湖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北岛烟雨蒙蒙,“映月楼”隐约其中,烟水亭淡雅清馨,景致如画。雨后初晴之际,缭绕飘雾,垂柳轻杨,桃李花开,山色薄笼烟,春鸟渚边鸣,能不忆江南。

浪井涛声
由“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而得名的浪井,位于西园路浪井巷内,每遇江涛汹涌,人闻井有浪声,堪称一绝。浪井又名灌婴井、瑞井,此井是西汉灌婴开凿,故称灌婴井。后年久湮塞。三国时,孙权曾驻九江,令人掘井,适得故处,孙权以为瑞兆,遂名瑞井。抚古追昔,多少文人騷客于此流连忘返,诗赋于游廊之上,往事已千載,井水清依旧。

老浔阳八景
                                                        九江籍诗人胡佑荣
(一)琵琶亭
草木扶疏庭院静,琵琶一曲見空灵。
   当年旧事幽人迹,聊复香山白玉形①。
注:①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白玉形即白居易雕像。

(二)能仁寺
红墙古刹集群贤,阐教传灯未有偏。
诲尔泉中存道义①,雨穿石里蕴深玄②。
注:①②能仁寺里有雨穿石及诲尔泉景点,寓意深奥,心诚则悟。

(三)锁江樓
回龙矶上锁江楼,九派东流眼底收。
镇孽驱邪①神自若,巍然耸立怒濤头。
注:①万历十三年,刘秀建锁江楼为镇水驱邪,保佑九江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

(四)浪井
绳痕嵌石壁苔生①,每遇江涛井共鸣。
苏李留言泉有眼②,江波井面莫非平?
注:①相传浪井由西汉名将灌婴挖掘。岁月悠久,井圈绳痕深嵌,井壁生苔。②苏澈、李白曾放言浪井底下有泉眼。

(五)浔阳楼
崔嵬耸立大江头,黛瓦青甍写史秋。
酒醉公明题句处,骚人百代竟风流。

(六)烟水亭
回廓九曲通湖岸,昔日周郎点将台。
三国云烟烽火灭,英姿浩氣落尘埃。
(七)天花宫
李公堤上娘娘庙,花蕊夫人①百代娇。
膜拜祈求②香火盛,善男信女涌如潮。
注:①天花宫里娘娘像即花蕊夫人像。花蕊夫人为五代后蜀主孟昶妃子。②天花宫为民间求子之所。

(八)甘棠湖
甘棠秀色夺群芳,綠柳青烟碧玉妆。
慢道风花三月景,英雄却步缅周郎。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2 17:28 , Processed in 1.17187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