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江开放型经济工作是如何实现“三连冠”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6:0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从日前召开的全省开放型经济暨工业园区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再创新辉煌,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综合评分实现“三连冠”,受到了省政府的隆重表彰。
  我市被授予“201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市商务局被授予“201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先进商务局主管部门”,九江开发区被授予“2011年度全省开放平台先进单位”,瑞昌市、共青城市、德安县、湖口县、庐山区被授予县(市、区)“201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奖”,修水县、九江县被授予“2011年度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市、区)”,武宁县、永修县被授予“2011年度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先进县(市、区)”,修水县、浔阳区、武宁县和九江县被授予“2011年度全省外贸出口先进县(市、区)”。
  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放型经济一路高歌猛进。2011年,我市开放型经济主要指标实现了“2377”的历史性突破:外贸出口突破20亿美元,达到26.3亿美元,增幅连续6个月列全省第一;引进内资突破300亿元,达307.11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一;利用外资突破7亿美元,达7.73亿美元;省外亿元以上项目突破70个,达到71个,列全省第一。
  我市开放型经济正以强劲的态势凸显大开放气魄,以令人振奋的大进取姿态、骄人的大发展业绩书写九江奋起赶超的新辉煌!
  坚定不移突出大开放“主战略”,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前提
  我市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来抓,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两区互动、强工兴城、科学发展、奋起赶超”的发展思路和“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发展目标的要求,坚持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扩大有效投入、做大经济总量的“突破口”,作为“强工”战略的“牛鼻子”,放在全市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来重点部署、重点推进。把开放型经济列为县区、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硬指标、铁任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开放型经济工作,全市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他们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作风,一心扑在工地上、扑在项目上。有的舍小家顾大家,有的生病不下一线,有的同志连续50天没有回过家,有的同志连续40天吃住在工地。做到了“人人都是开放主体,个个都是投资形象,事事都为招商服务,处处都是投资环境”,全力为开放型经济搞好服务保障。围绕“决战工业6000亿”的目标,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用于扶持奖励,每年拿出200万元设立外贸出口鼓励基金。另外及时启动了“招商大竞赛,项目大会战”活动,上半年比拼招商,下半年竞赛开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同频共振、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生动局面。
  坚定不移决战沿江“大工业”,是推进开放型经济的重要保证
  九江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是我市最重要、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近年来,我市重新认识沿江,高度重视沿江,紧紧依托沿江,全力决战沿江,做到“重点向沿江转移、产业向沿江聚集、要素向沿江集中、政策向沿江倾斜”,通过建设好沿江平台、加大项目落户力度,增强沿江区域的承载力和带动力,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进而打造成九江赶超发展的“脊梁”。为此,我市坚持规划先行、基础优先、资源整合,增强沿江开发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集中力量打造了码头-赤湖、湖口-彭泽、城东港区、城西港区“四大工业板块”。依托沿江发展开放型经济,有着运输成本低、水资源丰富、沿江未利用地、港城联动等无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投资300亿元的神华煤电、100亿元的理文造纸等一批批特大项目纷纷落户沿江。
  坚定不移扭住项目“主抓手”,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关键
  发展开放型经济,项目是主抓手,是最主要的载体。有新项目才有新发展,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
  狠抓招商项目的引进、跟进、推进,以项目建设推进发展。在项目引进上,把开展“招商大竞赛、项目大会战”活动与省商务厅“一会战、三竞赛”活动紧密结合,在重点地区开展重点产业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在项目跟进上,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统筹工作,对签约项目履约率在全市进行通报,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在项目推进上,不定期召开专题调度会,梳理问题,合力攻坚。
  狠抓产业项目的培育、集聚、壮大,以产业集聚加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在谋划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与“强工”战略结合,将推进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定位了九江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集群和发展目标。沿着“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路子,大力实施“招强引优”战略,多引做大龙头企业,填空招齐配套企业。产业初具雏形。一方面,星火有机硅、巨石玻纤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另一方面,以旭阳雷迪、铨讯电子、赛龙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狠抓出口型大项目的引导、激励、服务,以扩大总量提升水平。目标考核牵动。将外贸出口纳入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县(市、区)的主观能动性;优惠政策促动。市财政专门拿出200万元设立外贸出口鼓励基金,各县(市、区)配套出台外贸出口鼓励政策,市直相关业务部门积极帮助企业争资争项。为此,我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引进高附加值外贸出口企业。如新引进的绿晶光电和铨讯电子两家企业出口额均突破1亿美元;服务机制推动。以市开放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为平台,建立了商务、海关、商检、外管、税务、银行等部门联动的出口推动机制,为出口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坚定不移用好考核“指挥棒”,是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保障
  我市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一套科学的考核体系。考核从机制和制度的层面,解决了工作的推进和落实问题。一是建立了目标责任机制。每年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基础和特点,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签订责任状,落实分解责任。对重大项目、龙头企业,选派专人负责,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做到有目标、有时限、有考查。二是健全了项目推进机制。对重大项目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考核、年终看变化”的制度。完善重大项目调度方法,全市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列入市领导月调度范畴,对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审批过程中的掣肘环节,把责任落实到审批权责任单位、相关责任人,责令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三是强化了考核奖惩机制。出台《2011年度县(市、区、山)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评实施细则》、《九江市市直(驻市)部门招商引资考评奖励办法》、《九江市县(市、区)开放型经济考评办法》和《九江市招商引资服务考评办法》,把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纳入评价县区、单位业绩和干部政绩的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大开放实现大发展。今年我市开放型经济目标已确定。肩负光荣使命的九江人,正以开放的理念、创新的手笔,谱写大发展的新篇章!(罗智 九江日报记者 龙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8-11 00:25 , Processed in 1.1875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