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产经新闻报道 凤凰网转载】江西九江:着力改革攻坚 迎来加速赶超爆发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6:05: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江西九江:着力改革攻坚 迎来加速赶超爆发期


2012年03月12日 16:29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文/胡涛

良好开局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江西九江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紧紧围绕“两区互动、强工兴城”工作重点,不因快速发展而自满,不因换届而分神,不因遇到困难而退缩,乘势而上,全力赶超,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超额完成,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56.4亿元,同比增长13.2%。财政总收入161.8亿元,增长38.6%,超额完成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确定的“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12.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亿元,增长42.2%;县级财政收入135.1亿元,占全市83.5%;县县财政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由2008年一县过5亿到县县过5亿、6个过10亿,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突破15亿,实现“一年翻一番”。

决战工业2000亿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工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89.1亿元,增长50.8%,总量两年翻一番,“三年决战工业2000亿”目标两年完成,工业化率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18.3%,净增额首次突破100亿元;利税总额200.9亿元,增长33.3%。

决战城建200亿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重点项目135个,完工61个,全年完成投资近200亿元,两年投入近300亿元,“三年决战城建投入200亿”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86个百分点。大九江格局加快构筑。105国道(环庐山段)等区间通道和九码快速通道建成通车,九江县对接八里湖新区“两纵两横”路网等项目快速推进,大九江20分钟城市圈交通框架基本成型。各县(市、区)共实施项目872个,总投资350多亿元。3个省级示范镇、11个市级示范镇建设进展顺利。八里湖新区功能加快完善。完成6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修编。实施城建项目60个,完成政府性投资3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00亿元。城市管理不断加强。“两声三乱”整治成果得到巩固。大九江范围内“两违”整治强力推进,拆除各类违法违规建筑1500户近20万平方米。“六城同创”稳步推进,成功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76个,其中10亿元以上22个。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1006.5亿元,增长39.4%,总量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大宗农产品[12.09 0.42% 股吧 研报]稳产增产,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全年落实惠农补贴2.8亿元,农机购置补贴4264万元。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家,总数达32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争取上级水利资金13亿元,共投资18亿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安全饮水、小农水重点县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463座(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生态建设不断加强。“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47.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4万亩。新兴产业不断发展。新能源、非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电器、绿色食品五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1/3。旅游经济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年接待游客286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5.7亿元。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1元,增长13.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78元,增长21.3%。民生工程扎实推进。整合资金35.2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市定的民生实事基本完成。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市、县、乡三级政府换届圆满完成,全市上下促赶超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按照“核心党委、高效政府”的要求,坚决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54件、市政协提案746件。

改革攻坚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实现赶超目标、争得应有地位的攻坚之年。江西省委、省政府将沿江开放开发定位为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以此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九江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放大,该市将迎来加速赶超的爆发期。

今年,九江市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省第十三次、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突出发挥沿江优势,决战大工业,建设大九江,坚持攻沿江、抓项目、扩投资、惠民生,全力加快赶超步伐,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主要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以决战沿江大工业为重点,推动工业经济再跃新台阶
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打造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152公里长江岸线资源,全力决战大沿江,联动昌九大走廊,昂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发展的龙头,打造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以八里湖新区开发为重点,推动城市建设再上新水平
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的目标,加速推进八里湖新区开发建设,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步伐,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全市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动“三农”工作再迈新步伐
坚持“三农”基础地位不动摇,突出科技兴农、产业富农、基础强农、政策惠农,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维护,着力推进“润田工程”、“沃土工程”,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和补贴力度,确保播面稳定在400万亩,总产150万吨以上。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以自然村建设为主体,以村镇联动和村落连片推进为重点,扎实推进1100个新农村建设点“三清七改五普及”和“三绿一处理”村庄整治工作。完善农村清洁工程“445”操作模式,完成建设点2000个。

以推进项目大建设为重点,推动赶超发展再添新后劲
继续实施项目推进“六个一”机制,强化项目调度,优化项目服务,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500亿元。
竣工投产一批。加快推进亚泥第5条生产线、昌河汽车、共晶光伏、超日光伏、理文造纸[3.77 -4.80%]、华光镍铬合金、志高空调二期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修万公路、老九湖路、老九星路改造和蛟滩水利综合整治、三都水电站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力促项目早投产,早见效。
续建推进一批。加快推进九江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星火有机硅一体化、亚泥第6条生产线、理文化工、恒生大化纤、湖口天然气储备及利用、迅腾硅业、江西中盛陶瓷、九江电厂四期、华电分布式能源、大唐国际永修风电等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九江长江公路大桥、105国道九江段改造、都中公路改造、南昌至湖口二级航道整治等基础设施项目,力促项目早竣工,早投产。
开工建设一批。加快推进神华煤电一体化、杭氧工业气体、赤湖轻工产业园、德鑫纺织百万精梳二期、青岛啤酒[34.02 0.15% 股吧 研报等工业项目;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昌九高速(通远段)改扩建、巾口至南义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九江职业大学、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和双峰小学等院校新校区,市儿童医院、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等社会事业项目,力促项目早开工,早竣工。
谋划储备一批。力争新增储备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增储备投资500亿元以上。抓紧做好1000万吨湖口优质钢铁产业基地、大族电池片、永盛聚脂切片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

以壮大县域经济为重点,推动统筹发展再创新业绩
按照“城乡统筹、产业协调”的要求,努力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市县联动机制和县域协调机制,鼓励沿江、沿路抢抓机遇,加速做大总量,做强实力,实现跨越发展;鼓励湖区、山区依托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2253.92 -0.04%],加快做强支柱产业,实现扬优发展;鼓励城区、景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建设品位,实现提升发展。
促进旅游经济纵深发展。启动新一轮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打造以庐山为龙头的大旅游格局,加快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变。
促进商贸经济提升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业连锁企业,推进特色商业街区、星级宾馆、高档写字楼、美食街区等功能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城区商业网点及配套设施,提升商贸综合服务能力。
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文化演艺精品创作,努力策划和打造1至2个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文化活动品牌,创作一批文化演艺精品;加快推进瑞昌青铜文化主题公园、共青城动漫园等项目,建设一批文化产业主题公园;积极发展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报业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引导鄱湖珍珠、龙韵琴行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市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项目;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文化产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以提升发展质量为重点,推动改革创新再求新突破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调结构、促转变的重要环节,把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农垦系统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文化体制、公共管理、医疗卫生、国资监管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积极实施财政、户籍、收入分配等综合性改革。加大对非公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拓展非公企业发展空间。鼓励全民创业。
推动科技创新。进一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盘活用足现有人才资源,加大引才引智力度,培育和造就一批发展急需的领军型、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队伍。
加强生态建养。加大鄱阳湖生态保护和修河源头治理力度,强化水质监测,保护一湖清水。实施减排工程,严格环境执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削减排放总量。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动社会建设再出新成效
继续强化民生保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全面完成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围绕“3-5年在中心城区新建500万平方米、10万套保障性住房,解决40万人住房需求”的目标,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调度,加快推进,努力实现“只要在九江就业创业,就能在九江安居乐业”。扎实开展扶贫开发,设立专项资金1000万元,形成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并进、专项扶贫和政策扶贫并重、政府扶贫和社会扶贫并举的“大扶贫”格局。进一步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水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8 04:51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