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市场选择了九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20:52: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市场选择了九江
发布时间:2013-08-09 15:11
来源: 九江新闻网—长江周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不会简单的重复”。今日,九江的发展成了这句话最好的释义。
2013年7月22日,省委书记强卫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上提出集中力量推进昌九一体化,着力构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打造支撑江西经济崛起“双核”的新思路。
2013年7月25日,省委代表团赶赴九江调研,首次突破均衡发展理念,把九江摆在与南昌同等重要的位置,媒体公认这是江西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首次赋予九江如此高的地位。当然,值得九江人庆幸且骄傲的是,这既是一个新的里程,更是一次载誉而归的目标抵达。
这是九江在改革开放中奋力赶超的结果,更是九江争得应有地位的光环。
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特别是城市发展史上,九江,的确是一个独具一格的角色。
记者 吴凤思
(一)
“途通五岭而势拒三江,秦划三十六郡已有九江。”历史上,“九江,九江”就已经是喊得出声响的城市。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10月23日,九江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接受军政府领导,公开竖旗,号称中华民国驻浔军政分府,在辛亥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1912年10月,应江西都督李烈钧的邀请,孙中山来赣视察。他在结束对南昌的考察后,途经九江时作了短暂的停留。在柴桑小学的礼堂上,孙中山发表了一段情词恳切的即兴演讲,他说:“武昌起义,九江最早响应,鼎力支援,使革命得以顺利发展,如此之功,吾人佩甚。”当然,孙中山在九江的逗留,不仅仅是为了盛赞九江人民民主爱国的革命精神,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考察铁路。这也是他来赣视察期间走访南昌和九江的目的。
“设计了连通全国的3条主要干线,设想十年内在全国修筑铁路二十万里,‘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成为全球第一强国。”
这个宏伟而全面的铁路建设计划,正是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内容。1919年2月,孙中山写就了《实业计划》一书,后来此书和《孙文学说》、《民权初步》两书一起,合称为《建国方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正在全国各地不辞辛劳地宣传他的筑路主张。而南昌到九江的铁路线恰恰是这个十年计划中的一部分。
据江苏社科院研究员陆仰渊介绍,孙中山关于铁路建设的构想基本上是以沿海的三大港为据点,向内地辐射,并由此形成全国铁路网,“如今,这些构想都成了现实。”南昌和九江作为中部线路中最重要的连接点,承接南北,贯穿东西,也发挥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和“双核”战略一样。孙中山对于九江的殷切期盼也让很多九江人振奋和鼓舞。
时任国民党九江交通部副部长的郑丹后来回忆,在九江视察期间,孙中山极为关心九江人民的疾苦以及九江城的建设问题,他在演说中还劝告九江人民把城墙拆掉,说这样可以便利城市建设,使九江市面更快地繁荣起来,有助于“货畅其流”。
(二)
不可否认,九江,备受瞩目,和执政者的建设理念有关,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九江的区位。这是一个由地理范畴衍生而来的区域发展问题。
九江是江西省资源禀赋最得天独厚的城市,而江西省恰恰又是中部崛起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临长江,倚庐山,滨鄱阳湖,在全国城市格局中,九江“途通五岭、势拒三江”,七省通衢。全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有三分之二的水域面积在九江。在农业上,他绝对占据最重要物产优势,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广袤富足之地。在工业上,水域绵延又成为九江招商引资的先决条件。
中央电视台2004“中国魅力城市”评审委员会如是评价九江:中国魅力城市九江——众水汇集的地方,一江一湖一山,赋予她其他城市无法企及的灵秀。浔阳江头,有春江花月的古韵;鄱阳湖边有长天秋水的豪迈。地处南北动脉和黄金水道的交叉点,承东启西,引南接北,新时代的九省通衢—九江。如此一来,才有九江六朝时代的昌荣盛世,才有民国初期“滨兴洲”的辉煌。
更现实的说法,九江具有重镇价值。以京九铁路承接北方和南方的往来,又以航运优势连接着沿海大发展向西部大开发的跃层递进,“它是沪、汉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肩负着江西门户城市的重任,更是长江段赣、鄂、湘、皖四省结合部,承载着中部崛起的使命。”
历史上,滨兴洲的兴起也和工业、长江、码头有关,和九江的区位有关。江风芦苇一直是龙开河西郊的风景。民国初年,一批以发展民族实业为己任的仁人志士,以工业兴城,在这片河滩洼地上寄予了
九江兴旺发达的梦想,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滨兴洲”。据九江市群艺馆副馆长高平介绍,“一百年前的滨兴洲泛指当时龙开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例如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放马场等。”当时的滨兴洲生产出来的电灯、纱线就是经过这个放马场运到庐山、南昌等地。
九江老地名的故事中就提到了一位南昌老人的故事,可见九江与南昌当时的联系远非经贸往来那么简单:“罗淑玉老人因日寇的入侵,离开南昌老家,四处逃难,抗战胜利后,1947年,罗淑玉一家落户滨兴洲二马路,以挑米,挑柴卖为生。时下88岁的罗奶奶操着一口标准的九江话向我们讲起了滨兴洲最开始的故事,“日本鬼子投降,就到九江来了,就住在二马路,三家人共一个房间,在二马路,90号吧,88号……”
就这样,城市开发阔步向前,市政建设不断拓展,滨兴洲逐步复兴繁荣。从滨兴洲到开发区、九龙街,再到八里湖新区,南昌来的罗淑玉也从小姑娘变成了老奶奶,一路见证了滨兴洲更迭的时代沧桑,又目睹了一座八里湖新区的崛起,这中间一样蕴含了梦想变成现实的美丽。
很难想象,如果九江没有区位优势,那他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存在?还会有今天的昌九一体化和“双核”战略吗?答案,不言自明。
(三)
历史上,南昌与九江联动发展的“双核”战略虽未曾以文本的形式显现,但是日常生活里,九江因为区位的重要而总是被伟人、甚至时代所瞩目。
所以,媒体公允,实施“双核”发展战略,全力做大九江,是历史的选择和今天奋斗的结果。
所以,才有了“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生动局面。
所以,打造支撑江西经济崛起的“双核”,九江才能成为重要的城市一“核”。
所以,九江市委书记钟利贵在
市委十届五次全会上讲话指出,“省委提出打造双核、做大九江、推进昌九一体化,把九江作为推动发展升级的重中之重,充分表明九江进入了赶超发展的提速期、突破期、黄金期。”
所以,九江市长殷美根才会在讲话中如此寄语九江,“‘双核’结构都是‘中心+门户’,前者更多是政治考量的结果,一般都是省会城市,后者更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必须有成为经济重镇的优势和潜力。”
当然,“双核”战略的提出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为抓住京九铁路建设带来的契机,呼应国家开发浦东和沿长江开放开发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战略决策。这一举措改变了江西省经济整体框架主要自东向西沿浙赣铁路线展开的状况,拉开了生产力布局自北向南沿京九线推进的序幕。通过10多年的建设,昌九工业走廊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以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产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产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产业为支撑的工业体系。该区域也成为江西省最具活力的地区,曾一度广受关注。
进入新世纪后,南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初步形成;九江经济发展速度也不断提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在江西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大开放主战略过程中,如何增强昌九工业走廊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力,打造江西崛起的经济引擎,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沿江工业开发由此应运而生。
随着南昌、九江两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大大增强,“双核”战略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李善同曾经说过:“中部要突破,必须尽快地建立一个类似东部的地区中心。”“双核”战略是不是江西抱团突围的一个策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6 22:47 , Processed in 1.09375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