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德安六旬老妇拾荒十余年修路建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5:16: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15年间,德安县居民胡金凤和丈夫聂育堂,用自己拾荒换来的钱给德安县各乡镇修了4段马路建了4座桥;为了让流浪人员冬天有屋容身,夫妇将借住的地方变成了民间收养中心;胡金凤满身疾病不舍得花钱就医,却常年在医院门口烧茶水免费提供给路人喝……3月28日、29日,在无数村民、邻居的口里,胡金凤和丈夫15年来默默无闻所做的好事,一件件浮出水面。

  拾荒10余年为村民修路修桥

  胡金凤60岁了,借住在德安县城蒲塘路。

  胡金凤曾是个小餐馆的老板,后来餐馆经营不善,将本来不多的积蓄都赔光了。45岁的时候,胡金凤患了眼疾,眼睛逐渐失去光感。就这样,没有其他技艺的她,只好每天出门拾荒换钱。

  1998年,大水将德安县境内高速公路红庙段桥孔处的马路冲毁,影响路人通行。有一次,胡金凤拾荒路过此处,看到一名老人因路滑摔倒在泥泞的路上爬不起来。几天后,胡金凤带着1000元钱找到了当时红旗村的负责人,让他组织人力将这段马路重新铺上了水泥。今年3月初,胡金凤再次经过该地时,发现路面又出现了几个大坑,她便花了200元钱找人将坑填平。

  德安县爱民乡与磨溪乡刘家之间,有一条山路相连。这条路,是两村村民相互走动的便捷之道。1998年之前,村民走这条路要经过3座木桥,但木头被风雨洗刷后长满了青苔,一不小心行人就会从木桥上滑到河沟里。1998年,胡金凤经过这里看到这样的情况,便拿出1000多元钱请人修了3座小水泥桥,如今桥上仍可通行摩托车。

  经村民证实,在15年间,胡金凤自己出钱在德安县各乡镇一共修了4段马路和4座小水泥桥。

  因为一件事下定决心修路

  2004年以前,胡金凤一直住在德安县东门洲36号,而这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还一直记着她的好。

  东门洲36号旁以前有一条宽约1米的急拐弯土路,土路下部的坡度很陡,两边都是猪栏和乡下土制厕所,一下雨不仅路面泥泞不堪,骑车的人刹车不及,很容易撞到猪栏或直接冲进厕所。胡金凤说,她以前住在这里时,看到一名10余岁的孩子骑车时躲闪不及,一头扎进厕所掉进了粪坑。不过让胡金凤下定决心修路的还是因为另外一件事。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次一名住在东门洲路的老人推车经过该路段,结果车翻倒在路边,她见状上前帮老人将车扶好,并将掉下的东西一件件捡回车里。当这名老人知道她家经济状况很不好时,第二天便提着半袋红薯送到了她家。

  “当时因小饭馆赔光了积蓄,家里人好几天都没吃上饱饭,这名老人让我觉得应该感恩。”胡金凤说。

  胡金凤和当地居民都已经忘了具体的修路年份,但当记者28日下午来到该处时,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纷纷从家里走了出来,回忆着胡金凤的故事。73岁的刘秀英老人说,当时胡金凤拿出了7000多元钱,将猪栏和厕所买了下来后予以拆除,之后又拿出数千元请人将下坡处的桥洞垫高,并且用沙石将拆掉的猪栏和厕所处填平,最后铺上水泥。1个多月后,这条长20余米的路顿时宽了不少,现在走路骑车都很方便。“这些事,后面搬进来住的人都不知道,但我们这些老人都知道胡金凤做的这件好事,我们每次经过这里时都会记得她的好。”刘秀英说。但刘秀英和其他的人都不知道,这1万多元钱都是胡金凤从朋友那里借来的。

  掏钱重修烈士当年修筑的雁坝

  在德安县宝塔乡梅桥村有一处雁坝,这是中共德安县委第一任书记杨超烈士在80多年前和兄弟及村民共同修建的,经过多年的河水冲刷,雁坝四周已出现裂痕和松塌。

  杨家永是杨超烈士的孙子,去年他经过杨超烈士故居时,发现雁坝已经翻修一新。当地有村民告诉他,这是当地村民修好的,杨家永回到德安县城的自家商店内便决定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正在这时,胡金凤来到他店里买东西,当他向胡金凤提起此事时,没想到胡金凤怯生生地告诉他,修雁坝是村民出的力,但修雁坝的钱是她出的。“我知道她是拾荒的,当时从她嘴里蹦出的这句话让我大吃一惊。”杨家永经询问,才得知事情的全部经过。

  2008年上半年,胡金凤经过雁坝时,看到村里不少妇女都挤在雁坝旁一处很窄的踏台处,排队等着洗衣服,踏台宽约50厘米,每次都只能容一人蹲下。她围着雁坝转了一圈,发现雁坝其他部分出现了多处裂痕和松塌。当地村民告诉她,这是杨超烈士当年修建的雁坝,她便记在了心里。同年8月份,胡金凤拿着4000多元找到了村支书谢正友,提出由她出钱请村里的人将雁坝修好,并且在雁坝的另一边建成一个长约6米的踏台,方便村民洗衣服。

  梅桥村村支书谢正友说,当时胡金凤找到她,他们便马上组织村民开了会,很快就开工修了雁坝。后来胡金凤的钱用完了,村里20多户人家每户又出了100元钱。28日上午,村民张荣贵告诉记者,当时不仅修好了雁坝和新建了踏台,胡金凤还提议在踏台边种下两棵树,太阳大的时候洗衣服的村民可以到树下遮阴。“是她领着我们修的这座雁坝,她帮村民做了件大好事。”张荣贵说。

  借住的屋子成民间救助站

  1986年4月份的一天晚上,当时还住在东门洲路的胡金凤,看到一名留着花白胡子的老人背着一床被子在路边转悠。胡金凤上前询问得知,这名老人祖籍安徽,和家人赌气离家流浪到了德安,正打算在县城找个地方躲一晚。当时天气还很冷,胡金凤把老人领到了家。之后,老人每天白天出去乞讨,晚上便来到胡金凤家里。一个多月后,老人提出回家时,胡金凤还将丈夫的一件棉衣送给了老人。老人回家半个月后,他的儿媳妇专门给胡金凤写来感谢信。之后,胡金凤还收留了一名70多岁的老妇人,胡金凤的3个孩子都亲切地管她叫奶奶,胡金凤还在家里为老人过了73岁生日。虽然只有简单的两个菜,但当胡金凤带着3个孩子为老人唱生日歌时,老人忍不住抱着她号啕大哭。

  2004年,胡金凤搬到了现在借住的蒲塘路。邻居陈良莲说,每到冬天,都会有流浪人员自动来到两夫妇借住的屋子里,有时候流浪人员之间都会互相招呼,在冬天找不到暖和的地方躲风,只要来到胡金凤这儿,就算找到了住处。胡金凤说,从2004年到现在,每年冬天都有六七名流浪人员在她借住的房子里住,开春天气变暖后就离开。“她这里到了冬天就成了民间救助站。”陈良莲说。

  常年摆茶摊烧茶给路人喝

  德安县人民医院门前,曾有一个免费提供给路人喝的茶摊,让很多人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这个茶摊就是胡金凤摆的。她说,那是2001年的时候,有次,她看到一名带着孩子来看病的乡下老人,在孩子几次哭着说要喝水后,才掏钱给孩子买了瓶矿泉水。老人告诉她,家里非常穷,没有办法。此后,胡金凤干脆就在县人民医院门前摆了个茶摊,支了个免费喝茶的牌子,她一边捡塑料瓶一边烧水给前来看病的人喝,这个茶摊一直持续到2004年。陈良莲说,从2004年借住到蒲塘路后,胡金凤还是像以往一样,在借住的屋子门前摆茶摊,免费烧茶给经过的路人喝。直到前几年,胡金凤眼疾越来越严重,才停止了摆摊。

  卖房子做善事还欠债

  胡金凤说,小饭馆赔光了积蓄后,爱人聂育堂就到处去打零工,经常不在家里。对于她这些年做的事情,丈夫和子女起初非常反对,丈夫甚至暴跳如雷,后来丈夫和子女也慢慢接受了她的做法,丈夫甚至还会陪着她一起去捡破烂,还帮着她照顾那些流浪人员。

  胡金凤告诉记者,这么多年她修路建桥花的钱,除了自己拾荒换来的钱,其他都是找亲戚朋友借来的。胡金凤边说边向记者念叨起了这些曾经借钱给她的人。她说,这些人知道她借钱是去修路建桥,看到她这么坚决,有时候明明知道很难还得了,但还是借给了她。

  “但我不能借了不还,后来欠的钱多了,我和丈夫就把房子给卖掉了,还了6万多元钱,虽然还欠了不少,孩子们也会给我钱,我能坚持做下来,真要谢谢他们。”胡金凤说。

  胡金凤说,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她是在做好事,但还是有人曾在背后骂她是精神病,不过她不在乎,这么多年帮助她的人也很多,她觉得这么做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心里很开心,她无怨无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7 06:04 , Processed in 1.10937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