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论坛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鄱阳湖发现一死亡成年雌性江豚 中科院专家称疑被螺旋槳击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13:58: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欢迎来到九江论坛网--江西九江市生活交流社区! 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www.ganzw.com
    文章简介:大江网讯见习记者倪晓锋报道:10月24日24日上午8:50分,九江市永修县渔政局有关江豚的死亡原因,大江网记者于晚上7点同时,郑博士并未排除江豚死亡的其他原因,5月21日,九江市锁江楼附近的长江水域,加上10月24日死亡的这头江豚,已经有两每每有江豚死亡的消息传来,都会带给社会无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必然性,据中科院20密集的航运——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党支部过度的滥捕——记者此前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严重的污染——廖亚明表示,长江的一些江段大量的采砂——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日增的水利——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许多迹象表明,如今的长江越来越不适合江豚对江豚而言,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均需进一步



鄱阳湖发现一死亡成年雌性江豚 中科院专家称疑被螺旋桨击中




2013-10-24 19:55  
来源: 大江网

字体:大 中 小 | 查看评論
新闻热线:0791-86849275











  (照片中可以看出该死亡江豚已没有了尾部)


  (江豚的嘴部以及地面上仍可以看到血迹)
  大江网讯见习记者倪晓锋报道:10月24日鄱阳湖蜈蚣山水域传来一则不幸消息:一头黑色雌性成年江豚死在了岸边,永修县鄱阳湖渔政局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往了现场进行处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郑博士也连夜赶往现场,并调查该江豚的死亡原因。
  断尾江豚被附近一沙场员工发现
  24日上午8:50分,九江市永修县渔政局接到蜈蚣山附近一沙场员工的电话,称他在鄱阳湖蜈蚣山水域发现了一头的江豚。随后,该局四名工作人员赶到了现场。永修县漁政局局长詹松泉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到达现场后发现,这头雌性江豚全身呈黑色,,但已经没了生命特征,尾部已经断裂,头部也受了伤。经测量,這头母豚长1.5米,体重40公斤。是一头成年江豚。”
  中科院专家:初步判定可能是被螺旋桨击中
  有关江豚的死亡原因,大江网记者于晚上7点致電了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郑博士,对此,郑博士称:“我们目前正在赶往现場的途中,但根据渔政局向我介绍的情况,我分析可能是由于这头江豚被螺旋桨击中所致,因为尾部断裂可以让江豚失去游动能力。”
  同时,郑博士并未排除江豚死亡的其他原因,“这个只是初步判断,因为我还没有到现场,我们明天會把这头江豚带回所里进行解剖,这有这样才能查明真正的死亡原因,争取在周末完成。”
  九江长江流域5個月内死亡的第二头江豚
  5月21日,九江市锁江楼附近的长江水域,一头70厘米长的小江豚在岸边被路过的市民發现,其位于头部的呼吸眼里,不断向外噴出水汽,小江豚的背鳍上,有一排磨损的痕迹,而在其左鳍后方,有一条3厘米左右的伤痕,其中,肚子上的伤口最严重,还不时地流血。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立即将其运往研究所进行治疗,无奈这头还未满月的雌性小江豚最終还是不幸死去。
  加上10月24日死亡的这头江豚,已经有两头江豚死在九江长江流域,用九江市水产研究所一位工作人员的话就是“在江豚数量急剧下降的今天,这样的死亡频率算很高了。”
  比大熊猫数量还稀少的江豚
  每每有江豚死亡的消息传来,都会带给社会无尽的遗憾与悲伤,但痛定思痛后分析,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却有着许多必然的因素。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必然性,据中科院2012年10月份的一次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流域的江豚数量已不足1000头,这一数据在2006年是1200-1400头,在1991年是2700头,江豚数量的逐年锐减趋势活生生地擺在人们面前。江豚,这一在地球上生存了2500万年,被称为長江生态“活化石”的种群,如今甚至比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究竟是何原因产生了如今的现状?
  密集的航运——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廖亞明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船只驶过长江时,发出的马达声使江底的噪声越来越大,直接影响着江豚的航行。因为江豚是依靠回声定位系统来确定自己与同伴位置的,噪声过大、过密会切断这一系統,使彼此之间失去聯系,容易迷失方向,甚至被船只的螺旋桨击中而丧命,这类事故经常发生。
  过度的滥捕——记者此前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對此,王丁表示:“江豚是长江鱼类食物链中的一环,长江生态环境变恶劣后,漁业资源逐年减少,饿死是江豚等长江珍稀鱼类减少、濒危、灭绝的原因之一。如长江沿岸各城市的滨江开发,把过去的泥质江岸护坡修成了水泥硬质护坡,鱼类产卵繁殖的‘窝’没有了,渔业资源大量减少,江豚是靠吃鱼为生的,食物越来越少,江豚数量也随之减少。
  严重的污染——廖亚明表示,长江的一些江段隔不远就有采砂点、工厂、码头,机聲隆隆,一片繁忙。沿江两岸的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造船厂、拆船厂、危化码头等重污染企业也很多见。掠夺性开发带来的严重后果是水质污染。近年來,每年注入长江的废污水320亿吨到340亿吨间。
  大量的采砂——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有着丰富的河沙資源,河沙也是建筑房屋时优质的材料,因此,河沙的需求量一直供不应求,于是大型的采砂船应运而生,但这同样威胁着江豚的生存。廖亚明表示:“大型采砂船挖沙时,会在江底留下一个个巨大的深坑,江豚是哺乳动物,依靠着肺呼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浮到水面上呼吸,但如果江豚掉进这些深坑里时,会影响它们的回声系统,而无法及时游出深坑,最終窒息而死。”
  日增的水利——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应该建设生产性设施,但是2012年中科院组织的科考行动中,科考人员沿途却发现,很多豚类保护区成了航运要道,航运、渔业等活动场所。一些江段隔不远就有采砂点、工厂、码头,机声隆隆,一片繁忙。沿江两岸的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造船厂、拆船厂、危化码头等重污染企业也很多见。此外,专家认为,长江上大型水利设施的兴建,阻断了一些洄游水生生物的生命通道,也破坏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栖息地。还有长江两岸越来越多的水泥护坡,王丁说:“这些正在打破原先那個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生态系統。也日益威胁著江豚的生存环境。”
  拯救江豚刻不容缓
  许多迹象表明,如今的长江越来越不适合江豚的生存,与其说她是养育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生命河”“母亲河”,不如说她更像一条人工运河。王丁表示,她的自然属性正在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渠道化”和经济属性。如何保护江豚?如何保护长江生態?如何防止文明断裂?这已经是无法回避的现實拷问。
  对江豚而言,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均需进一步加强,要提升对江豚人工繁育的科研投入。王丁说,与大部分江段数量减少不同,部分经济活动少的就地保护区江豚保护较好。此外,也有专家呼吁,对长江实行全面禁渔制度非常必要。统计数据显示,长江捕捞量一年10万吨左右,不到市场需求的三十分之一。水产养殖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如果能有5到10年的休养生息,长江渔业资源乃至整个长江生态将得到意想不到的改善。对于江豚等诸多水生生物可谓善莫大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联系我们|九江论坛网

GMT+8, 2025-5-3 02:53 , Processed in 1.21875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